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式压滤机均属于间歇式加压过滤设备,核心功能都是通过压力实现固液分离,但在结构设计、过滤原理、适用场景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,直接影响其过滤效率、操作便利性和适用物料。以下从 6 个核心维度展开对比,并总结选型建议:
一、核心区别:结构与过滤原理
两者的根本差异源于滤室的构成方式,这决定了过滤面积、滤饼厚度、密封性能等关键特性:
对比维度 | 厢式压滤机 (Chamber Filter Press) | 板框式压滤机 (Plate-and-Frame Filter Press) |
---|---|---|
滤室结构 | 仅由 “厢式滤板” 组成:每块滤板自带密封凹槽和滤布,两块滤板拼接后形成独立的 “滤室”(无单独滤框)。 | 由 “滤板 + 滤框” 交替排列组成:滤板(两侧贴滤布)和滤框(中空框架)间隔放置,滤框的空间即为 “滤室”。 |
滤布安装 | 滤布为 “单片式”,直接固定在每块滤板上(如卡扣、绑带),更换时单块滤板独立操作。 | 滤布为 “复式”,需同时覆盖相邻两块滤板的表面,并包裹滤框边缘,安装时需按 “板 - 布 - 框 - 布 - 板” 顺序穿绳固定。 |
过滤原理 | 料浆从滤板中心进料孔进入,在压力作用下向滤室四周扩散,滤液穿过滤布从滤板两侧的出液孔排出,滤饼在滤室内堆积。 | 料浆从滤框的进料孔注入中空滤框(滤室),滤液穿过滤框两侧的滤布进入滤板的导液槽,较终排出,滤饼在滤框内形成。 |
滤饼厚度 | 滤室厚度固定(由滤板凸起高度决定),通常为 15-50mm,滤饼厚度均匀,不易漏料。 | 滤饼厚度由滤框高度决定(可更换不同高度的滤框),范围更广(5-100mm),但厚度不均易导致局部压力过大。 |
二、关键性能对比
1. 过滤效率与产能
2. 密封性能与漏料风险
3. 操作与维护成本
维度 | 厢式压滤机 | 板框式压滤机 |
---|---|---|
滤布更换 | 单片滤布独立更换,操作简单(1 人可完成),滤布损耗率低(无框布摩擦)。 | 需拆卸整组 “板 - 框 - 布”,更换繁琐(需 2 人配合),滤布易因与滤框摩擦破损,损耗率高。 |
清洗维护 | 滤室结构简单,无滤框死角,高压冲洗时易清洁;滤板变形概率低(一体成型)。 | 滤框与滤板间隙易残留滤饼,清洁难度大;滤框为薄壁结构,长期受压易变形,需频繁检查更换。 |
自动化适配 | 易集成自动拉板、自动清洗、滤饼自动卸料系统,可实现无人化操作。 | 结构复杂,自动化改造难度高(需同步控制板、框、布的动作),多为手动 / 半手动操作。 |
4. 适用物料特性
三、选型建议:如何选对设备?
四、总结
核心优势 | 厢式压滤机:高效、密封好、易维护、自动化适配强 | 板框式压滤机:初期成本低、滤饼厚度可调、适合精细物料 |
---|---|---|
核心劣势 | 初期采购成本较高 | 效率低、漏料风险高、维护繁琐、难自动化 |
发展趋势 | 主流选型(替代板框机的核心设备) | 逐步退出工业大规模应用,仅用于小众精细场景 |
综上,若为工业级固液分离(如环保、矿山、化工),厢式压滤机是更优选择;若为小规模、低粘度物料过滤(如实验室、小型食品加工),可考虑板框式压滤机。